
1月17日上午,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通报,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该邮件于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
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1月15日,北京通报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例自述,在此期间其仅接触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
截至目前,在运输途中可能接触人员共8人,除病例外其余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此外,采集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尚未拆封的国际邮件环境标本54件,检出5件阳性,其中外包装阳性1件和文件内纸张阳性4件。
北京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对病例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病毒属于VOC/Omicron变异株(BA.1进化分支)。与北京既往病例以及近期国内外省(市)报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均存在差异,不属于同一传播链;与2021年12月北美和新加坡等地分离的部分毒株相似度较高。
综上所述,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庞星火表示,既往我国多个省(市)也曾报道经冷链或非冷链物品传播的案例,近期我国多地也曾有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阳性的报道。新冠病毒可在低温下长时间存活,冬季经物传播的风险增大。目前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高发,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一是国外疫情高发期间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
二是若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
三是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实现无接触交接;如需当面签收,请与快递员保持安全距离。
四是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
五是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更换口罩,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信息提示一个接一个,快递收取一波接一波;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科学地拿快递,做好个人防护?
提示来了:优选无接触方式,拆除外包装后,需清洁双手。
1.可以请快递员将快递存放在快递柜。
2.处理好快递包裹后,及时做好手卫生。
收取快递时,对外包装全面消毒效果如何?
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也存在不足。
首先,简单地喷几下物体表面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消毒的范围不够全面。
其次,喷几下就结束,对物品的消毒作用时间并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如果消毒液的成分是酒精,酒精遇到明火还会有燃烧的风险。
在此,也提醒快递从业人员:
尽量采用非接触方式如使用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完成邮件快件收发。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手套。乘坐厢式电梯时需戴口罩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尽量无接触,事后要洗手。
科学收取快递,你做到了吗?
(转载自深圳智慧党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