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消毒、外出回家、看病就医时,要注意这些方面……

2022-01-01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大家要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家中消毒要注意些什么?外出回家该如何做?外出就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出现发热症状如何就诊?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一、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在家庭中,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居家环境整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家人经常接触的公共物品表面,要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或清洗,一般不需要消毒。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进行消毒,主要的方式有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

  

  煮沸消毒主要用于对餐具、水杯的消毒,先将物品洗净,再放入沸水中煮(蒸)10分钟。

  

  化学消毒是指用化学消毒剂作用于物体表面,达到消毒的目的。家庭一般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和含醇消毒剂(如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餐具等的消毒,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含醇消毒剂乙醇含量为70%-80%,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二、家庭使用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家庭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是含醇消毒剂(如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使用消毒剂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浓度使用。

  (2)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远离火源。

  (3)消毒剂应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4)不要使用饮料瓶等盛放消毒剂,防止儿童或不明情况者误服。

  (5)严禁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同时使用或混合使用。

  (6)酒精只适用于物体表面擦拭或喷洒消毒,不适用于大面积喷洒,不能用于空气消毒,以免引起火灾。

  (7)使用酒精时应远离高温物体和明火,不要吸烟。

  (8)含氯消毒剂要用冷水稀释,现配现用,且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合。

  (9)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时应戴橡胶手套。

  

  三、外出回到家应该如何做?

  

  外出回到家后,有条件的建议将鞋子、外衣等挂在通风处。妥善存放好口罩。应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双手。手机、钥匙等经常触摸的物品,应定期用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擦拭。

  

  四、外出就医有哪些注意事项?

  (1)遵守“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分级就诊原则,选择就近就医。

  (2)提前网上或电话预约挂号,了解就诊流程,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就医期间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5)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6)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7)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卫生,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掩口鼻。

  (8)就医返家后,立即正确洗手。

  

  五、出现发热症状如何就诊?

  

  发热患者就诊时,除遵守外出就医要求外,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就医时,应如实讲述患病和既往就医情况,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与可疑人员的接触史等。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隔离治疗。

  

  大家要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哦!


(来源于腾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