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革热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标准
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
登革热疫区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使用蚊虫驱避剂避免蚊虫叮咬。
医院和家庭防护
收治登革热患者的医院病房应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并适时灭蚊。 家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驱蚊、 灭蚊。
孳生地处理
翻盆倒罐
室内外环境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确保不 会形成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绿化带、绿篱、灌木丛等的杂物、垃圾和废弃容器。
管理容器饮用水
将饮用水容器、储水池、屋顶二次供水的水箱和其它功能性容器积水严密加盖。每3 d~5 d彻底清 洗1次家用饮用水容器、储水池;有伊蚊孳生的饮用水容器、饮用储水池应先杀灭幼虫,再彻底清洗。
管理水生植物
疫情流行期间倡导不种养水生植物;种养水生植物时宜采用防蚊方式;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3 d~5 d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也可投放 灭蚊幼剂。
处理市政管网的管道井
密闭管道井盖,必要时使用灭蚊幼剂或防蚊油处理积水。
管理轮胎
轮胎要求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室外放置的轮胎,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或作打孔处理,并防止积 水,必要时使用灭蚊幼剂或防蚊油等。
治理竹筒、树洞
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字或“*”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治理建筑物凹陷积水
在建筑物的反梁结构和平顶屋设置排水槽,排水槽每周疏通和清除淤积1次;雨棚改建成斜坡,防止积水。
处理地下车库的排水沟、集水井
疏通排水沟,排清积水,排水沟汇入集水井入口处安装防蚊装置;集水井密闭。如发现有蚊幼孳生, 可采用灭蚊幼剂,也可倒入适量的防蚊油覆盖水体表面。
管理其它无法清除的积水
生产洁具、陶器、厨具、瓶罐的场所和建筑工地等,应完善管理,避免积水。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 可投放灭蚊幼剂处理。
成蚊的化学防制
基本要求
采用化学防制方法杀灭成蚊,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a) 药物应具有有效期内的农药登记证;
b) 根据日常抗药性监测和现场药效评估结果,选用敏感有效药物,确定药物使用浓度和剂量;
c)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场所选用空间喷雾(超低容量、烟雾)、绿篱喷洒和室内重点滞留喷洒;
d) 核心区 1 周内诱蚊诱卵指数小于 5 或双层叠帐法帐诱指数小于 0.9,警戒区和监控区 2 周内诱 蚊诱卵指数小于 5 或双层叠帐法帐诱指数小于 0.9。若未达到要求,应继续开展综合灭蚊措施。
空间喷雾
范围
在核心区、警戒区迅速开展空间喷雾杀灭成蚊。
方法
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机或烟雾机,参考药物产品说明书将药物稀释一定倍数,在确定的区域内实施喷洒,具体操作方法应按照GB/T 31714的要求。常见药物参见附录A中的表A.2。
最佳的用药时间为早上7时—10时和下午16时—19时(或当地蚊媒活动高峰时间段)。
核心区每3天处理1次,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直至应急状态结束;警戒区和监控区开始与核心区 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绿篱喷洒
范围
在核心区和警戒区范围内的媒介伊蚊孳生栖息灌木篱笆、灌木丛和竹林等进行喷洒。
方法
采用低容量喷雾器(雾粒中径100 μm~200 μm),参考药物产品说明书将药物稀释一定倍数,重点喷洒在社区建筑物周围的2 m以下灌木篱笆和灌木丛等绿化带,公园2 m以下竹林、灌木篱笆、灌木 丛,马路两侧绿篱。将药物施于植被枝叶背面,喷头斜向上30°均匀喷雾,以灌木叶片湿而不滴为宜。 常见药物参见附录A中的表A.2。
滞留喷洒
范围
在核心区和警戒区范围内媒介伊蚊孳生栖息场所,如地下室、楼梯间、室内阴暗角落、收治病人医 院病房的纱门纱窗等进行重点滞留喷洒。
方法
采用常量喷雾器,参考药物产品说明书将药物稀释一定倍数,喷洒于蚊虫孳生栖息场所,具体操作 方法见GB/T 31715。常见药物参见附录A中的表A.2。
原文下载《登革热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标准》.pdf